金錢心理學丨想要把錢花在對的地方,下次先問自己這2個問題丨害你存不了錢的「心理帳戶」

金錢心理學丨投資理財書籍推薦丨存錢儲蓄

金錢心理學丨書籍介紹

金錢心理學》是一本集結了誘使我們「不理性花錢」的每個陷阱時刻。
書中有提到好幾個實驗研究,真是讓我大開眼界,
閱讀時不禁在心裡說著:人類怎麼那麼好操控阿XD!
雖然有些例子與內容在書中不同章節重複提及了好幾次,
導致閱讀後半部時有些不耐煩,但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,
算是滿有趣的一本書,不過個人認為前半部還是較後半部來的精采。

金錢心理學丨我從這本書學到的2件事情

第一件事:想要把錢花在對的地方,下次先問自己這2個問題

1. 它的實際價格是否有符合它的價值

要評估一樣東西的價格是否符合它的價值,首先你就不能被建議售價與優惠價給騙了!

原本一個售價1萬塊的包包,剛好在你逛街的這天打了6折,現在只要6千塊,
你心想:挖賽,現省了4千塊
這4千塊我還可以拿來買新衣服,你瞬間覺得真是賺到了!

當你把原先的售價與打折數都考量進去時,
你的思考已被這些訂價策略給蒙蔽,你所做出的消費決策就不會是明智的。

那些看似隨機的數字,
例如:明顯標示的建議零售價、以及定價高到爆的商品,
往往都是刻意定價,用意為何?
就是要讓你覺得,你實際支付的金額相對便宜很多。

定價者都知道,建議售價高低會影響人們願意支付的金額高低。

所以下次要花錢買東西時,記得要聰明點,
用力忽略原先的售價與打折後(貌似)省下多少錢,
不要讓這兩個狡猾的因素,影響了你思考這項物品的價值。

記得「只」用實際上要支付的金額,來評估這樣東西是否對我們有這個價值:
這個包包,有值得我花六千塊買嗎?

2. 花掉這筆金額的機會成本是什麼

當我們在花錢買東西時,腦袋裡往往只會想到擁有這項物品有多棒,
我們不會去思考我們捨棄掉的是什麼,習慣忽視機會成本,是人類的弱點。
想要學習理性花錢,你應該這麼思考關於錢的機會成本:

→獲得這項東西將會犧牲什麼?

→我得做多少工作,才能賺得購買此物的花費金額?

→這筆錢若沒有花在這項物品上,
現在或未來的任何時刻,我還能夠花在哪些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或東西上?

→選擇現在花錢,就是放棄哪些其他選擇?

下次在做財務決策時,記得提醒自己思考,花掉這筆錢的機會成本是什麼。
要知道你放棄的不是那多少錢,
而是那筆錢現在或未來可以購買別的東西或做為別的利用的機會。

好好練習養成這個理性消費好習慣,以後就不會那麼容易衝動購物囉!

米雪補充

這本書讓我回想了(還有反省😅)
好幾次我過去的花錢決策,真是覺得跟這本書相見恨晚阿😩

例如今年年初,由於太急著想要讓錢滾錢,我就亂把大筆的錢投進美股阿台股阿什麼的,
(投進美股台股沒什麼不對,錯在我在沒做足功課的情況下,一次放太多資金到錯的標的)

但其中最不應該做的一個投資決策,是我疏於批判思考,去跟風當時很夯的加密貨幣神卡,
我因為被它的10%年息回饋吸引,所以我當時沒思考太多,就直接質押了10萬進去,
當然在質押之前都有做過風險評估,
最壞的打算就是10萬都賠掉,確認這是能承擔的風險我才做這件事。

後來呢,10%是有拿到,但它的幣別大崩跌,停損後我把錢領出來,
原本的10萬本金,最後只剩下2萬多塊😂😂😂

我認為這是我今年最不該做的一個投資決策,
是因為,美股台股都是我較熟悉的投資領域,
虛擬貨幣是我完全不懂的領域,卻仍貿然投錢進去。

如果!我當時能夠問自己這個問題,我就會去思考:
這筆10萬塊,我能有什麼其他更好的用途嗎?

有,一堆,但光是這一點:
10萬塊夠讓我再去一次歐洲自助兩週

大概就有足夠動力,阻止我自己去做這個不理智的投資策略了。

另外補充關於米雪買打折包包的真實個人事件:
當時我是需要買一個平常上班用的包包,打算花3千而且不想再更多
但後來我就是看到一個滿喜歡的包包,原價快1萬塊打折後6千
我當時就真的覺得很划算!😂真的覺得自己省了四千塊😂結果我就買了😑

但在做這本書的重點整理時,不禁讓我仔細去思考,
那個包有值得我花六千塊嗎?靠好像還真的沒有😂

如果當時沒被打折騙了,
只以實際要支付的金額,來判斷這樣物品是否值這個價格,
我還真的極度有可能是不會買的。

以上兩個故事分享,是想告訴大家,這次整理的這兩個問題,
若實際用在幫助自己做出理性的金錢決策方面上,看起來是真的滿有用的!
希望大家之後花錢,也能多多提醒自己,去思考這兩個問題歐!

第二件事:這裡分一點,那裡分一點,害你存不了錢的「心理帳戶」

什麼是心理帳戶?

心理帳戶的意思是,
人們會因為一筆錢的來源不同 (例如:正職薪水、獎金、意外之財)
或是藉著不同的花錢名目 (例如:日常開銷、獎勵、出遊)
在心理上把錢分配到不同類別或帳戶,並給予不同的態度與標準。

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話:「發生在拉斯維加斯的,就留在拉斯維加斯吧!
到了拉斯維加斯,人們會自動把錢放到一個拉斯維加斯的心理帳戶

若在賭桌上贏了,太好了這是意外之財,
若是賭輸了沒關係,反正之前已經開了一個拉斯維加斯的心理帳戶準備支出了

例如:自我獎勵心理帳戶

當你辛苦的在一週存了3千塊,這是好的開始,但為了慶祝這筆小積累,
你卻花了1千塊購買原本不會買的東西,例如一頓大餐或一份禮物。

那是因為心理上你會認為這1千塊是來自「自我獎勵」的心理帳戶,
而不是來自你辛苦存下的儲蓄帳戶。

例如:額外獎金心理帳戶

或者是在你辛苦工作一年後,
你終於拿到了你的第一筆年終獎金,你便開始思考該怎麼花用這筆錢
但平常每個月初領到薪水時,你怎麼就不會去想要怎麼花這個月的薪水。

因為這筆年終獎金已經被你不知不覺地,
歸類到一個「額外獎金」的心理帳戶而不是你平常的薪資帳戶

心理帳戶的陷阱

我們可以把錢放到任何我們想放進去的心理帳戶
但事實是,那些都是我們的錢!不管把錢定義為花在何處,
實際上全都是我們自己的錢,但我們卻習慣把錢分配到不同的心理帳戶。

這樣不理性的分類心法,大大影響了我們對金錢的思考,
讓我們無法在每次花錢時都能夠理性思考。

結論

雖然使用心理帳戶很方便,有助於簡化我們的生活,因為這讓我們不用去思考太多。
但心理帳戶其實是我們,在思考金錢時的一種獨特的錯誤方式,
我們應該要有意識的避免使用它

建議

作者的建議是:
先決定自己想在「任意花用」這個廣泛類別支出多少
以一週為單位,每週你可以獲得一筆任意花用的預算,
如此一來,消費決策的機會成本就會更明顯,
只要查看任意花用預算的餘額,就可以控制消費。

米雪補充

之前有提過米雪每個月會固定儲蓄5萬
剛好藉此篇貼文跟大家說說,米雪從出社會以來,都是怎麼處理每個月的收入。

我使用的方法跟作者建議的一樣,我並沒有把錢分配給不同的用途,
我就是只看一個數字:當月剩餘可花用金額

簡單來說,我是使用記帳app每天記帳
每個月都會有一個固定加項,也就是每月固定的收入 (不含其他不固定收入),
也會有一個固定的減項,也就是每月儲蓄五萬。

所以從每個月一號開始,我手機上的數字:每月固定收入-5萬
就是我當月剩餘可花用的金額。

通常會大幅影響我當月可花用金額的,就只有這兩樣不固定支出:
1我想要的東西
2我需要的東西

如果是「我想要的東西」,我通常都不會在前兩週買。
因為我不想要在一個月還沒過一半,可花用餘額就變很少。
我通常都是在月底,知道這個月大概會剩多少可花用金額,我才會去買我想要買的東西。
所以如果到了月底,我知道這個月剩下可花用的錢不夠買,我就不會買。

但如果是「我需要的東西」,就不一樣了,需要的東西就會趕快去買,
在剩餘可用額度變少後,我就會知道要克制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花費,例如三餐。

這樣的方法,讓我能夠很節制的在每個月都存下五萬塊。

(除了這些時候會無法達成:被扣4萬塊醫療險的那個月,
還有要繳汽車保險跟稅的那個月,還有投資認賠的那個月XD)

所以如果你也想要讓自己可以更有意識儲蓄
我滿推薦大家一起用這樣的方法,來管理自己每個月的花費。

當然每個人每個月的固定花費是不一樣的,雖然我自己在外租房子,
但我不用花錢在小孩身上,目前也沒有車貸房貸什麼的,所以我目前每個月固定花費不太多。

你就只要依照自己每月的固定開銷,去設定自己每月固定可以儲蓄的金額,
3千、5千、1萬、2萬都好,

然後每天嚴格執行記帳這件事,並且隨時提醒自己剩餘可花用金額,
一整年下來,真的會滿感激自己這麼認真儲蓄的。

(但別像米雪一樣,把整年的儲蓄又賠到投資上,這樣就不怎麼感激了😑)

作者丨出版社丨出版年月份丨譯者

作者 Dan Ariely & Jeff Kreisler
出版 天下文化
出版 2018/04
譯者 李芳齡

使用米雪的推廣連結購書

博客來:https://ibestfun.net/2z-SF?uid1=blog&uid2=48
金石堂:https://shopsquare.co/2z-SI?uid1=blog&uid2=48
樂天Kobo:https://r10.to/huBunm
讀墨Readmoo:https://moo.im/a/046jJW

每一本書除了會有書籍介紹之外,
米雪也會一併整理出我認為非常值得大家一起學習的精華重點內容,
若看了米雪的介紹與重點整理而讓你想買書來閱讀,
希望大家可以使用米雪的推廣連結購書,鼓勵並支持米雪繼續產出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