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旅行︱一個名為勇敢的故事
一個名為勇敢的故事,分享這個故事,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那麼一點屬於自己的勇氣。
七年前,21歲的我,獨自前往歐洲,帶著32吋紅色行李箱,在外旅行流浪了一個月,那是我第一次到歐洲,也是我第一次獨自旅行。
當時是大三,因為申請上法國的交換生,便決定在報到前,用多年存下的壓歲錢與大學上家教的儲蓄,來一趟一個人的歐洲流浪之旅。
出發前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,規劃了整整一個月的旅程,從英國的倫敦、劍橋、湖區、愛丁堡;再到荷蘭阿姆斯特丹、鹿特丹;比利時;最後是法國的巴黎。
當時在這趟旅行的最後一天,我在個人IG上發了一則貼文,標題是:《If there were a name for this trip, I’d call it Bravery.》來總結這趟旅程。
我當時把這趟奇幻旅程取了一個名字,叫做「勇敢」,這篇貼文想跟大家分享這個名為「勇敢」的故事。
---
21歲的我,一個人踏在異國領土,無數次被美的令人發愣的景色,感動的說不出話,內心溢出的感激與滿足的情緒,時常讓我在街道上走著走著就泛起淚光。
旅行中充滿了冒險、刺激、與隨時都很興奮的情緒,但我也在這趟旅行,體會了前所未有的寂寞、恐懼、與無助感。
---
先來講講冒險刺激的部分。一個人旅行,最好玩的,就是這一路上遇到的人。
為了讓自己每天都可以大量說英文,我告訴自己,每天都要認識一個外國人並相約對方一起玩,所以我會利用各種機會、各種方式主動去搭訕別人。
例如:在英國湖區的青旅吃早餐時,我就問旁邊也是一個人吃著早餐的德國男子,當天的行程是什麼、想不想一起去等等,後來我們就真的一起玩了一整天。一個人旅行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,所以如果路途上有伴可以一起玩,其實對方都會開心的說好。
在愛丁堡吃晚餐,餐點送來時,男店員跟我說:妳很幸運,你是我下班前最後一個客人。我回他:是哦~那你下班要幹嘛,我今天剛到愛丁堡,聽說來愛丁堡一定要喝Cider,要一起嗎?他錯愕了一下然後說好啊~後來我們一起去喝了3間酒吧,聊了一整晚,最後他把我送上公車,我們很開心也帶點不捨的向對方道別。
有時在小城鎮比較難找人時,我就會在當地滑Tinder然後把距離設很近,每次都可以成功找到當地人帶我一起玩。
每天我搭訕別人的故事都不一樣,真的非常好玩。「認識陌生人,聆聽對方的故事,分享自己的故事」這是我在這個旅程中最享受的事情。
---
然而這一個月,我也受了很多過去不曾體會過的挫折。在這段旅程,我經歷了…
受了委屈卻沒人願意伸出援手,無助的我半夜獨自一人坐在荷蘭火車站外面的長椅上掉眼淚;
買不到SIM卡沒有網路、失去一切方向的時候,面對不是英文的指標,只能瘋狂的迷路,瘋狂的找路人問。我還記得在那個晚上我怎麼找都找不到當晚住宿的地方,問了好久好久才終於找到一個好心人帶著我走。
還有需要把高度快到我屁股的32吋超重行李箱,在每步只有一個腳掌大的樓梯,使盡全力靠自己的力量從一樓搬到八樓的時候;
還有錢包裡的錢被偷光的時候;被用異樣眼光看待亞洲人的時候;被開種族歧視玩笑的時候;被肢體性騷擾但仍需要強顏歡笑的時候;凌晨5點被趕出住宿地方的時候;那些用熱情但卻換來無情的時候;那些必須靠寫日記給自己加油打氣的時候。
當時為了省錢與為了認識外國人,我大多都是用沙發客、青旅床位的方式處理住宿,所以可以說在這整個月,我幾乎都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,沒有一個可以讓我安心卸下面具、或是釋放情緒的地方,就這樣度過了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夜晚長達一個月的時間。
在這趟旅程,我曾三度想要放棄剩下的行程、直接到我南法的學校待著就好,但最終我還是勇敢的選擇不逃避把它完成。
在我獨自一人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,好像之後再遇到任何挫折,我都可以很淡定跟自己說:It’s not a big deal. I can take it just like I did before.
---
我的另一半曾問我:你覺得你這種「有任何目標就會去完成」的個性,是因為當時那段經歷使你成為這樣的人嗎?
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番,我說:我覺得不是,因為我從小就是這樣的個性。但,是那段經歷,從此改變我,它讓我發自內心相信:我可以完成任何我想做的事,因為面對任何挫折與困難,我知道我都可以撐得過去。
---
「勇敢」就是這段經歷教會我的事情,即使事隔七年,至今那段旅程,在我心中仍歷歷在目。遇到任何事,只要想起那一個月,我就會記得,摁,我是個勇敢的女生,不怕。
分享這段故事,是想告訴大家,一個人旅行,看似孤單可怕,但,它為自己帶來的深刻回憶、感受、與影響,會是一輩子的。
所以如果在未來的人生裡,有任何機會,就試著出走獨自去旅行吧!把天數拉長,把心放寬,到一個遙遠的國度探險,好好享受一個人旅行帶給你的未知與成長,它將會是你這輩子做過最值得的事情。